陰陽者,正與負,天與地,上與下,盈與虧,動與靜,善與惡,生與死,消與長,進與退,明與暗,日與夜,虛與實,升與降,冷與熱,窮與富,樂與悲,希望與絕望等等。
陰陽描述的是一種抽象的變化以及狀態。
萬物的狀態都可以以陰陽歸納之。
這是人類為了認識世界外加的一個概念,就像世界上本沒有語言文字,人類為了方便交流總結經驗獨創的一樣。
陰陽觀是一種方法論,就是以陰陽對立辯證的思維去認識世界。
所以,陰陽屬于哲學,認知層面的總結,不是科學。
并且我一直在說,易學屬于唯物的東西,不談虛的,也不涉及鬼神,描述的是規律變化,本質原因就在于,易學應用也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之上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告知
何為陰陽學說
陰陽交感:重點是相交和感應,相交為吉,相遠為兇,
陰陽相反:對立,約束,制衡,矛盾
陰陽相成:相互依存,對立統一,相生相克,沒有正就沒有負,沒有善就沒有惡
陰陽平衡,陰陽轉化:此消彼長,循環往復,動態平衡,系統思維
《易經》:“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這里的“兩儀”指的就是“陰陽”;
題外拓展一下:“四象”,指的是“太陽、太陰、少陽和少陰”,這里注意一點,好多人不知道易學里面的五行出自哪,四象跟五行的關系,分別對應“五行”中的火、水、木和金。但還缺一行:土。
“土者,乃陰陽老少、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”,
故土為混合物,由陰陽及其余“四行”構成,《易經》中以“坤”為母,后人也有“萬物土中生”的說法。
并且,十二地支中的 辰 戌 丑 未, 四支五行屬土,十二地支循藏天干,而辰中藏水,戌中藏火,丑中藏金,未中藏木。也從側面反映了土的另類和包容。(五行學說以后會細說,望雙擊支持)
“陰陽五行哲學觀對中國的天文學、氣象學、化學、算學、音樂、醫學和武學等影響巨大。比如,雷電被解釋為“陰陽相激為電”;地震被認為是“陽伏而不能出,陰迫而不能蒸”。在中醫中,有“肝屬木、肺屬金、腎屬水、脾屬土、心屬火”的五行觀。而太極圖中的“陰陽魚”,則隱喻陰陽可以互含,甚至互變,相互消長變化和運動平衡。”
所以,陰陽五行是哲學,不是科學,更不是神學,也不是神秘學,更不是大眾理解的所謂玄學。哲學不會教人走捷徑,因為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,走邪道最終只會讓人覆滅。明白了嗎?如果還不懂,就通過網站的聯系方式加風水大師秦華為您解答,他是這方面專業又權威的專家。